黄小平《智慧讲堂》连载(30)
2025-11-22 05:20:11
  • 0
  • 0
  • 0

《智慧讲堂》为“中国小品文大王”黄小平的第19部文集,是其小品文“字、词、句、文、讲”五大体系中的讲座传播体系(“讲”),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地讲解了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被称为一本让人越读越聪明的书。

第四讲、健康智慧

作者:黄小平

31、要“洁”食,还要节食

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和老师就反复告诉我们病从口入的道理,要我们勤洗手,不吃不洁的食物。

吃不干净的食物会病从口入,饮食无节制同样会病从口入,而平时,我们往往只关注前者,而忽视后者。见到美食,很多人则是停不下筷子、停不下嘴,来者不拒,大块朵颐,口无节制,结果“吃”出了一身疾病。据专家介绍,人体中有不少疾病是吃出来的,比如胃病、糖尿病、痛风、高血压、肥胖症等疾病,其中不少与口无节制地湖吃海喝有着关联。

要防止病从口入,不仅要“洁”食,讲究饮食卫生,而且还要节食,保持饮食节制。

节制“口”,节制饮食,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节制“心”,节制欲望,有利于心灵的健康。

32、好药不是包治百病

每种药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越是好药,其独特功能也就越明显,对某种病或某些病的治疗效果也就越好。什么病都能治的药,一定是假药,没有什么药具备了治疗所有病的所有功能。人不是万能的,药也不是万能的。

好药不是包治百病,而是对症下药。

优秀的人,不是什么方面都优秀,而是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特别优秀。什么都能的人,一定什么都不能;什么都懂的人,一定什么都不懂。

药,要对症下药,人,要量才使用,人用对了地方,就是人才,用错了地方,再优秀的人,也是废才。

33、仅仅是止痛是治不了病的

病人病痛得很厉害的时候,总要医生开止痛药,希望一下子止住病痛。但一般情况下,医生是不会随便开止痛药的,即使开了,也要病人慎用。因为止痛药的功用不是治病,而是止痛,痛虽然暂时止住了,但病依然还在。痛,是病引发的一种表象,止痛药止住了病的表象,但没有止住病根,如果病情加剧,而病人因服了止痛药而毫无感知,那是很危险的,会导敢病人因延误治疗而危及生命。

一些人遇事出了问题,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总想一下子遮住问题,掩人耳目,麻痹自己。可情急之下,遮住的只是问题的表象,可问题的根源并没有解决。这同样是很危险的,会让小问题酿成大问题,最终害了自己。

仅仅是止痛,是治不了病的,仅仅是掩盖了表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无论是出于急功近利心切,还是出于急于掩盖问题,做事治标不治本,是得不偿失的,终是会秋后算账的。

34、身体有病可不能心态也有病

这是朋友给我讲的他自己的一件事。朋友说,他曾得过一次重病,那段时间,他思来想去,自己得重病,是不是得罪了别人,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因此而得到报应?而医生对他说,他得病不是因为自己对不起别人,而是自己对不起自己,是自己平时不注重自己的身体,不注意保养自己。

由此我想,一遇事,就从外面找原因,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这是一般人的通病,而事实是,问题的根源,往往是出在自身,出在自己,自己的问题解决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医生的解释,解开了朋友心里的一些疙瘩,于是朋友又问,他这次得重病,是不是上天有意对他的惩罚?医生纠正他说,不是上天有意的惩罚,而是上天好心的提醒,提醒他该关注自己的身体了,该保养自己的身体了。

由此我想,看待他人,不要凡事往坏处想,而要相信他人的善意和好心,这样我们内心就不会阴暗,就会阳光充盈、心情开朗,所遇、所见,皆是良人、美景。

35、痛苦是一种提醒

干渴、饥饿、伤痛,让人难受,给人痛苦的感觉。

一谈起痛苦,人们唯恐避之不及,都希望远离痛苦,把痛苦视作坏事,视作灾祸,视作洪水猛兽。

然而,谁能想到呢?痛苦却是对我们友好的提醒。干渴,那是提醒身体里缺水了,该喝水了;饥饿,那是提醒胃里缺少食物了,该进食了;伤痛,那是提醒身体受到伤害了,该避开它了,就如手烫了,会倏地缩回手一样。

痛苦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及时避开痛苦,而少受痛苦。除痛苦外,还有错误、坎坷、挫折、逆境、失败等等,这些看似人生负面的东西,又何偿不是我们人生有益的提醒呢?提醒我们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醒我们“吃一堑,长一智”,提醒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6、幸福是比药物更好的良药

哥伦比亚作家、《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曾说道:凡是幸福无法治愈的,任何药物也都无法治愈。意思是说,幸福是比药物更好的良药。

我国作家史铁生,也有过类似的感受,他在《病隙碎笔》中写道: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曲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多么晴朗……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一个“更”字。

人们遭遇疾病和苦难时,总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最倒霉的人、最不幸的人,其实,面对任何的疾病和苦难,就像史铁生感受的那样,都可以在前面加上一个“更”字,都还有更重的疾病、更大的苦难。在任何时候,保持内心的满足感,至关重要,比如,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安详;比如,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多么清爽。

保持满足感,让自己幸福起来,这才是我们战胜疾病和苦难最好的良药。

37、健康长寿不只有一种方法

泰山脚下,有一块很有名的石头,名叫“三笑石”。为什么称其为“三笑石”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三位长寿老人,经常来到这块石头边相聚,探讨长寿的秘诀。三位老人笑谈,他们长寿的秘诀分别是:饭前一杯酒;饭后百步走;老婆长得丑。意思是说,适量饮酒会长寿;适度散步会长寿;不贪图美色会长寿。三位老人各自在笑谈中道出了自己的长寿之法,故后人称这块石头为“三笑石”。

说这个故事,我不是要探讨什么长寿的秘诀,而是想要表达,不管什么时候,长寿永远不只有一种方法,而有多种方法,你可以通过适量饮酒而长寿,也可以通过适度散步而长寿,还可以通过控制色欲而长寿。所以,见别人长寿,不必去羡慕,不必去模仿,因为别人有别人长寿的方法,而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长寿之法,让自己长寿起来。

同样,见别人成功了,你也不必去羡慕,不必去模仿,别人有别人成功的方法,而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法,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让自己成功起来,因为成功的方法永远不只有一种,成功的路途永远不只有一条。

38、健康是为了享受快乐

一个不健康的人,是很难有快乐的,因为不健康的身体,给人带来的是肉体的痛苦和心灵的折磨。

现在锻炼身体的人越来越多,为何?当然是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而健康的目的又是为何呢?大概有两个答案,一个是为了活得更长久,一个是为了活得更快乐。而我倾向于后一个答案,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容易心生快乐,才能更好地享受快乐。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锻炼完身体后,会感到身体特别地轻松,心情特别地愉悦,这也是我们爱上锻炼身体的原因:它不仅给我们带来健康,而且还让我们获得心灵上的快乐。

快乐,才是我们锻炼的意义、健康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

39、没有什么悲伤不可以过去

人是有自愈能力的。人身上有了伤口,出血了,血会慢慢地凝结,起到止血的效果,伤口也会随着渐渐地愈合。人病了,有不少疾病,也是可以自愈的,比如有的感冒,是可以不治而愈的。人冷了,跑一跑、跳一跳,身体就热了。人热了,汗毛孔就会流出汗来,起到散热的作用。人越是在黑暗的环境里,人的眼睛对光的感应就越强,哪怕远处的一点微光,也能看见。

人的身体有自愈能力,人的心灵同样也有自愈能力。忧了,我们可以用喜来治愈它;苦了,我们可以用乐来治愈它;恨了,我们可以用爱来治愈它;绝望了, 我们可以用希望来治愈它。

没有什么悲伤不可以过去。只要我们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自愈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帮助自己,我们就能解决问题,渡过难关,赢得新生。(摘自黄小平《智慧讲堂》,由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黄小平,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16000余篇,已出版文集19部(纸质书14部,电子书5部),其小品文已经形成“字、词、句、文、讲”五大体系。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级媒体发表或播报,共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转载9000余篇次,选录各类文选文集100多种,众多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哲学家的思考》编入全国高级技校语文教材,并选入《大学语文》;《童心的天堂》编入全国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类文阅读;《生存之道》编入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画出快乐》编入上海市朗诵水平等级考试指定考试作品等。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另外,作者对公考面试也深有研究,已出版公考面试辅导专集《面试面对面》《公考面试100题》等。作者微信号:huangxp65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