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口的东西更诱人味口
2022-01-15 10:53:34
  • 0
  • 0
  • 0

未到口的东西更诱人味口

文/黄小平

什么东西最好吃,没有吃到的东西最好吃,正如“味”字的字体所表达的那样:“未”到“口”的东西,才最有“味”。没有吃到的东西,未到口的东西,才想吃,才诱人胃口。

人生不能没有理想和希望,理想和希望就是人生未到“口”的东西,还没有“吃”到的东西。正是这些未到“口”的理想和希望,让我们的人生有了滋味、有了意义。

好吃的东西,吃得越多,吃得越猛,回味就越少。如果你仅吃一小口,细细地嚼,慢慢地品,却能回味悠长。原来,幸福的人,不是得到的幸福多;幸福的人,哪怕是上帝仅给他“一小口”幸福,他也会极为珍惜,细细地嚼,慢慢地品,让幸福回味悠长,弥久留香。

与同事一起喝饮料。同事说,他过去喜欢喝柠檬汁,几乎每天都要喝上几杯,可后来,慢慢地就不喜欢喝了,甚至一沾口,就觉得腻味。我说,其实,最百喝不厌的饮料,不是别的,而是白开水。同事也有同感,问我为什么白开水能百喝不厌?我说,也许有味的东西才会腻味,正是因为白开水没有任何味道,所以也就无从产生腻味。

有味的东西才会腻味。在人际交往中,那些奔着权“味”、钱“味”、色“味”而去的,又有几个能长久的呢?又有几个最后不因“腻味”而吃尽苦头呢?

在一家火锅店吃火锅。吃完后,我说“真够味”,朋友问我什么够味,我说辣得够味。朋友说,他再也不到这家店来吃火锅了,我问这么够味的火锅为什么不再来吃呢?朋友说,吃这火锅,除了辣味,还是辣味,火锅里有十多样菜,可吃到一样菜味了吗?

记得一位厨师曾告诉我,真正手艺高超的大厨,做菜是很少放作料的,因为作料放得过多,会失去菜的本味,那样只会让食客感到吃的是“作料”,而不是“菜”,只有那些手艺拙劣的厨师才会多多地放作料,以掩饰自己手艺的拙劣。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用吹牛、拍马、谄媚等“作料”,来掩饰自己生命本质的苍白和空洞啊!

我最爱吃鱼,认为鱼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一道菜了,而朋友说,他最不喜欢吃的就是鱼了,一吃就呕吐。听后,我很震惊:鱼,一道如此美味的菜,竟有人不喜欢吃!餐后,回到家里,还在想这件事。想来想去,竟悟出了几点道理:别用自我评判的标准来强加于别人,你的看法、认识、评价、判断,始终只能代表你自己,而不能代表别人;再好的东西,也并非十全十美,再好的东西,也有人不喜欢;作为一道菜,不要以别人的好恶而随意改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一道菜,就会有人欣赏,就会有人喜欢。

所谓家常菜,就是经常吃的菜。能成为家常菜的,一定是口味清淡的菜,比如白菜。一道菜,经常吃,而不生厌,而不嫌弃,口味一定得清淡。而口味过于浓烈的菜,吃一两次也许感觉还过瘾,但吃得多了,吃得经常了,就腻味了,就不想再吃了。

口味清淡的菜,才能百吃不厌,才能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这个道理,对于我们交友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也是很有启发的。(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