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讲堂》为“中国小品文大王”黄小平的第19部文集,是其小品文“字、词、句、文、讲”五大体系中的讲座传播体系(“讲”),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地讲解了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被称为一本让人越读越聪明的书。
第五讲、健康智慧
作者:黄小平
11、让甜更甜的,是苦
小时候爱吃菠萝。父亲把菠萝买回来后,削皮、切片,再把切片后的菠萝放到清水里浸泡。然而,令我想不通的是,每次,父亲都要在浸泡菠萝的清水里放入一点盐。
盐是咸涩的,而菠萝是甜的,盐的苦,不会冲淡菠萝的甜吗?
父亲说,盐的苦,不但不会冲淡菠萝的甜,反而会让菠萝显得更甜。因为正是有了盐的苦作铺垫,作反衬,才让我们感到菠萝的甜更甜。
让甜更甜的,不是甜,在甜中加甜,只会麻木我们的味觉和神经。让甜更甜的,是苦,正如让星星更亮的,不是光,而是黑暗;正如成功的路上,历经了坎坷、挫折和失败的“苦”,才让我们倍感成功的“甜”。
12、同是喝茶,大人和小孩喝出的是不同的滋味
很多小孩子都不喜欢喝茶,为什么呢?我问过一些小孩子,小孩子们说:“不喜欢喝茶,那是因为茶味苦。”
但是,大人们很多都喜欢喝茶,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也为此问过一些大人,大人们说:“喜欢喝茶,那是因为茶香醇。”
为什么小时候口感是苦的茶,到长大后却变得香醇了呢?也许,从孩子到大人,经过了时间的沉淀,是时间的沉淀,让人们的感官发生了变化,从茶开始的苦味变成了后来的香醇。
人生亦如喝茶,也会经历一些“苦”,包括痛苦的感觉和苦难的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时间的沉淀,谁说当初的这些“苦”,不会成为今后最“香醇”、最宝贵的财富呢?
13、菜不只是吃着好吃,还可以看着就好吃
请朋友做客,妻子刚把菜端上桌,朋友就直夸:这菜,看着就好吃!我说,你还没吃,怎么就知道好吃呢?朋友说,你看,这青菜,炒得绿油油的,还有,这红烧肉,做得黄酥酥的,看着就想吃。
做菜,讲究色香味,一个好吃的菜,看着一定是美的,闻着一定是香的。我们说,秀色可餐,说明看上去美的东西,也一定诱人味口。听潺潺流淌的清泉,听着好听,看着也一定好看。
美,是相通的,所以,上帝给了我们五官,去感受美。
14、甜到太甜,是一种苦
吃一样东西,太甜、太甜,会甜到一种苦的感觉,于是,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感叹:简直甜苦了!
“甜”和“苦”是对立的,当一样东西,不断地增加其甜度,甜到一定程度,甜就会化成苦了,我们尝到的,就不再是甜味了,而是一种苦涩了。
甜味,是我们喜欢的口味,但如果我们对我们喜欢的东西、爱好的东西,不懂得节制的道理,结果一定是物极必反。
15、品茶,品的是茶“品”
我一直以为,人们喜欢品茶,是因为茶有回甘。当茶入口时,开始尝到的是苦味,但慢慢地,便有了回甘。
直到一次在朋友家品茶,对茶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朋友泡好一杯茶,放在我的面前,还没有等我端起茶杯,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茶香,那茶香随着我的呼吸,沁入肺腑,给人清爽通畅之感。朋友说,茶是苦的,但它散发出来的却是茶香,这叫“苦自己,香别人”。
朋友说的茶“苦自己,香别人”,这不是茶的一种茶“品”、一种茶的优秀品质吗?原来,茶有回甘,是因为茶在“苦自己,香别人”中以苦为乐、以苦为甜啊!对茶,我开始有了一种深深的敬佩。
我终于明白了,人们喜好品茶,是因为茶“品”好,是茶的品质好,所以人们才乐意与茶为伍、以茶为友。(摘自黄小平《智慧讲堂》,由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黄小平,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16000余篇,已出版文集19部(纸质书14部,电子书5部),其小品文已经形成“字、词、句、文、讲”五大体系。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级媒体发表或播报,共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转载9000余篇次,选录各类文选文集100多种,众多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哲学家的思考》编入全国高级技校语文教材,并选入《大学语文》;《童心的天堂》编入全国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类文阅读;《生存之道》编入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画出快乐》编入上海市朗诵水平等级考试指定考试作品等。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另外,作者对公考面试也深有研究,已出版公考面试辅导专集《面试面对面》《公考面试100题》等。作者微信号:huangxp65
红包分享
钱包管理

